电信软交换网络向IMS平滑演进的探讨

IMS目前在业界备受关注,公认是固网和移动网演进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未来网络融合的焦点,是实现FMC的最佳途径。

目前电信运营商已经建设了软交换网络,软交换向IMS的平滑演进就成了一个值得关注的课题。

1、3GPP中IMS的体系架构

IMS最初是由3GPP在R5版本中提出的,3GPP定义的IMS的体系架构如图1所示。

    图1 3GPP定义的IMS的体系架构

图1中的逻辑功能实体包括:CSCF(Call Session Control Function,呼叫会话控制功能)、MGCF(Media Gateway Control Function,媒体网关控制功能)、IMS-MGW(IMS Media Gateway,IMS媒体网关)、BGCF(Breakout Gateway Control Function,出口网关控制功能)、MRFC(Multimedia Resource Function Controller,多媒体资源功能控制器)、MRFP(Multimedia Resource Function Processor,多媒体资源功能处理器)、SLF(Subscription Locator Function,签约定位功能)、HSS(Home Subscriber Server,归属用户服务器)等。

2、TISPAN中IMS的体系架构

由于IMS是基于SIP的呼叫控制,基于端到端的IP架构,因此具备了与接入无关的特性。不论是移动接入网如GPRS、UTRAN,还是固定接入网如LAN、Cable等,都可以由IMS实现统一的会话控制。因此TISPAN和ITU-T在制定固网NGN标准的时候,也把IMS引入进来,作为固网NGN体系架构的基础,在3GPP原有工作的基础上增加了对固定接入方式的支持,并根据固网的需求增加了新的逻辑功能实体如PES、PSS、NASS、RACS等。

TISPAN定义的IMS的体系架构如图2所示。

    图2 TISPAN定义的IMS的体系架构

TISPAN新增的逻辑功能实体的功能如下:

2.1PES(PSTN/ISDN Emulation Subsystem, 固网仿真子系统)

PES业务主要是为了支持NGN对PSTN/ISDN的替代,向连接到NGN的传统的PSTN/ISDN终端提供原有的业务,使得用户具有与传统PSTN/ISDN业务的相同体验。

(1)出发点:NGN建设过程中传统终端及PSTN/ISDN业务的移植和过渡。

(2)主要考虑的问题:

①NGN环境中,用户正在使用的传统终端无法一次替换,如何接入NGN网络?

②在NGN逐步建设过程中,如何逐步替代原有PSTN/ISDN网络?

(3)环境特点:新终端与传统终端共存。

(4)PES必须提供原PSTN/ISDN所提供的ISUP或其它PSTN/ISDN呼叫模式,以及信令传输和互通。

(5)具体实现时可以建设AGCF(Access Gateway Control Function,接入网关控制功能),通过AG、IAD为传统终端提供仿真业务。

(6)过渡的功能实体,满足电信法规管制要求,在NGN全部建设完成后,PES将自然消亡。

2.2PSS(PSTN/ISDN Simulation Services,固网模拟业务)

PSS业务主要是向NGN终端提供类似于PSTN/ISDN的业务,包括PSTN/ISDN的基本业务和补充业务,但不一定是全部,同时也包含基于SIP的业务。

(1)出发点:从用户使用的角度体验NGN业务的延续性。

(2)主要考虑的问题:NGN环境中,用户使用新的VoIP语音和其它多媒体终端,如何提供与传统PSTN/ISDN业务相似的业务,保证用户使用业务的习惯和延续性?

(3)环境特点:NGN终端、NGN网络。

(4)提供业务从用户体验上与传统PSTN/ISDN业务相似即可,没有必要提供PSTN/ISDN呼叫模式及信令协议。

(5)不断发展的NGN业务应用,随着用户使用习惯的培育逐步引入新的IMS业务特征。

2.3NASS(Network Attachment Subsystem,网络附着子系统)

NASS主要功能包括:IP地址分配、接入网络配置、接入层认证授权、位置管理等。

NASS架构如图3所示。

    图3 NASS架构

图3中的逻辑功能实体注释如表1所示。

    表1 NASS架构图中的逻辑功能实体注释

2.4RACS(Resourceand Admission Control Subsystem,资源和准入控制子系统)

RACS主要功能包括:接纳控制、资源预留、策略控制、NAT穿越、NAT/关口控制、QoS控制等。

RACS架构如图4所示。

    图4 RACS架构

图4中的逻辑功能实体注释如表2所示。

    表2 RACS架构图中的逻辑功能实体注释

3、软交换和IMS的比较

软交换和IMS是固网向NGN演进的不同阶段。IMS不仅继承了软交换的技术特点,如控制和承载相分离、业务和控制相分离、智能终端接入和开放业务环境提供,而且还进一步发展了软交换的技术特点,如体系架构的开放性、端到端的全IP架构、完全基于SIP的呼叫控制、用户数据的集中管理、对智能终端的完善的控制机制、强大的多媒体业务提供能力等。此外,IMS在标准化程度、移动性支持、接入无关性、QoS等方面较软交换也有了很大提高。

将软交换和IMS进行比较,如表3所示:

    表3 软交换和IMS的比较

由此可见,从技术趋势来看,开放与融合程度更高的IMS代表着固定移动网络融合的趋势,是未来的发展方向。软交换和IMS是固网向NGN发展的不同阶段,软交换可以平滑演进到IMS。

4、网络演进

4.1PSTN、软交换和IMS三者的关系

PSTN向软交换网络继而向IMS网络的演进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三者在网上将会长期共存。

软交换SS和IMS是PSTN向NGN演进的不同阶段,中国电信总工程师韦乐平曾对三者的关系做过一个很形象的描述,如图5所示。

    图5 PSTN软交换和IMS三者的关系

从图5可以清楚地看出,演进步骤如下:PSTN→SS与PSTN共存→IMS、SS与PSTN共存→PSTN消失,IMS与SS共存→SS消失,IMS一统天下。

PSTN向软交换网络继而向IMS网络演进的网络架构如图6所示。

    图6 PSTN向IMS网络演进的网络架构

4.2软交换向IMS演进的具体举措

先对软交换网元中已有的功能模块进行软件升级、标准化改造和功能独立,使其具备IMS网元(如CSCF、MGCF、BGCF、MRFC、MRFP等)的功能,逐步演进成为符合TISPAN标准的IMS系统;再将现网中的SHLR演变为HSS,协议接口也由MAP+/ISUP+演变为Diameter/MAP;最后根据实际网络运营情况,合理地将这些逻辑功能实体组合或分离成相应的物理实体。

5、结论

FMC意味着“一个终端,一个号码,一个帐单,一致的业务体验”,而IMS正是现阶段业界公认实现FMC的最佳途径。

IMS本质上仍属于软交换技术范畴,但网络更加分布化,符合NGN的发展方向。软交换和IMS是固网向NGN发展的不同阶段,软交换可以平滑演进到IMS。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