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IP政策尚待把握 专利风险应提前规避

“价格便宜、操作简单、通话质量好”是所有用户对于宽带电话的普遍评价。照理说,这样价廉物美的通信产品在用户的想象中除了将会迅速普及之外,似乎不应该再有其他的结局。但是,在强调“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的中国市场,VoIP的道路确实走得有些坎坷。

    一切从2005年7月18日开始。信息产业部在这天下发各地通信管理局和运营商总部的电函(2005)413号的《通知》中明确表示:“除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能够在部分地区进行PC-Phone方式IP电话商用试验外,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从事这项业务。”这给了中国传统运营商一把“尚方宝剑”,使其可以对“违规者”进行毫不留情地打击,这让原本应该会茁壮成长的VoIP遇到了随时将会失去土壤的危险。

    但这似乎并不能阻碍一项新技术的生长和发展。

    上有政策 下有对策

    对于避免传统运营商的阻挠,宽带电话运营商有着堪称“绝妙”的对策。一家宽带电话运营商的经理这样表示:“我们在深圳的公司是做设备的,而做互联网与普通电话互联的公司在香港,香港市场的VoIP是完全开放的。我们与中国香港和美国的运营商合作,所有的网络电话在中国香港或美国落地,再由中国香港或美国打往世界各地,并没有违反国家的任何规定。”

    这样,一个地下运营商的搭建就变的非常简单:用一根无论电信、网通还是铁通的ADSL线,装一个MODEM,然后在国外选择一家小通信企业做一个IP网接入,再转入固定电话,即可实现PC-Phone的通话方式。而在中国国内VoIP市场上赚的“盆满钵满”的Cisco,Avaya,还有北电网络,都不约而同地表示:“我们只是将VoIP设备和解决方案提供给企业用户的设备商而已。”而用户拿到这些设备后如何使用,则不是他们关心的范围。

    一位业内人士认为,VoIP在企业内部,如果终端是IP的,是绝对不违反现行政策的。而目前正是这一块市场有着巨大的发展。

    沉默背后的政策把握

    信息产业部电信经济专家委员会秘书长杨培芳表示:“国家的相关政策与法律总是会落后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尤其对于像电信这样日新月异的新兴行业,不可能一出现新的事物就能马上找到相关的法律做为依据。”

    据了解,我国对VoIP监管采取的是分类式管理,实行许可证制度的市场准入模式。信息产业部颁布的《电信业务分类目录》中,把Phone-Phone以及PC-Phone的IP电话明确确定为第一类基础电信业务,目前阶段只有几大基础电信运营商有资格运营。而另两种表现形式到底是属于基础业务还是增值业务则一直没有定论。


    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专家范玉钟表示,对代表先进技术趋向,而由于国家的特殊情况与现行政策抵触的创新,电信监管者应当积极创造条件推动政策调整,使电信监管工作适应新技术的发展。”他认为,随着技术的进步,IP电话、IPTV业务市场需求将越来越旺盛,现行的监管政策肯定要做出调整。


    神州数码的经理陈超认为,相关政策迟迟不出台,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内VoIP的发展,包括技术、产品、应用。一方面,使大量中国人自己应该挣的钱被国外运营商挣走,比如话费;另一方面,国内的地下运营商因为没有规范、没有统一标准,也给国内的用户带来没有保障的服务风险。

专利风险

    如果VoIP在全球都有着光明的应用前景,那么,我们就应该提前有所准备。但有专家指出,在我国,VoIP的全部主流业务都已经被部署专利。在P2P领域,更有90%以上的发明专利申请来自国外申请人,而能够经营VoIP的中国电信、中国网通及其在各省市的分公司、子公司提交的申请量为零。凭借这样的专利实力,国内运营商将很难在VoIP产业立足。

    因此,从国家层次的专利战略角度看,我国不应只扶持两家相关专利几乎为零的运营商去抢占世界VoIP通讯市场。国家政策应该逐步放松管制,鼓励包括传统运营商在内的VoIP经营者进行技术研发和专利申请。甚至应该鼓励运营商们积极收购VoIP新应用专利的所有者,以保证在新通信时代到来后成为自己的主人。

★相关文章: